查看: 11278|回复: 42

永远的老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的老屋
侄子从老家来电话说,家中的老屋快要倒塌了。问我怎么办?当时我脑子里就一片茫然,好似一下子就失落得干干净净,连自己仅有的一点根基也快没了。
那老屋是父母亲手建的,建屋时还没有我。为建这栋老屋,父母吃尽了苦头,几个冬天连棉裤也啥不得穿,省吃俭用,东借西凑,终于建好了屋。但以后许多年,吃糠咽菜地还债。特别是大哥,那时还是一个刚成年的小伙子,没日没夜地跟着父亲抬石挑砖挑瓦,没少受累。但他以后从来未对我们说起那时的艰难,以后他成了家,就住到了父母原来的老屋里。
我们这些兄弟对老屋都有着深深的感情,特别是我和姐姐就在老屋里出生的。当我记事时,才感到老屋是村里的一栋正屋,从村子里的槽门进来,就是我们家的老屋,老屋的大门称为中门,顾名思义,中门仅次于村子的槽门。从中门进去,走过天井就可进入老屋的堂屋,堂屋的两边是侧房,侧房的前面是厢间,是一栋典型的南方传统建筑。
记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后那阵,连我们这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感染得整日雀跃,好似就要与苏联老大哥平起平坐了,马上就要实现共“CC”主义,大家都可以坐享其成了。可大家终究心里没底,每晚有事没事都聚在一块开会。开会就在我家老屋的堂屋里,冬天晚上冷,整晚就烧我家的劈柴,烧一堆火他们往往还不过瘾,还烧二堆火,熊熊的柴火,就如沟火晚会,烤得大家红光满面,都处于亢奋的激情中。也烧得我母亲直心疼,真是有点共“CC”主义的味道了。
入社之后,我们殷实的中农之家,田、地、山、塘、耕牛、农具统统归公,成为彻底的无产阶级了。父母心里有种种矛盾,有种种依恋,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份家业,都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上面都有他们的辛酸记忆和创业的印记,但考虑我们兄弟在外工作,读书,况且形势如此,他们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处处不落人后,但自此他们对家业便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那时大办钢铁,砸锅收铁之后,又拆老屋做肥料。父母以前住的屋,也就是我大哥住的老老屋,终究未逃此厄运,那三大间土砖老屋就在一群沾亲带故的乡亲们的嘻笑声中倒塌,又给了父母心中捅了一刀,但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忍受。
当时拆屋,根本不用与你商量,几个队干部就说了算,我想党的政策未必如此,完全是下面这些人头脑发热,一时的所为。老屋拆了,土砖用来做了肥料,所有的木料运走了,运到支书所在队,用来修他们生产队的仓库。只有那瓦还堆在那里。母亲对父亲说:“砌这屋时,那时没钱,盖的瓦簿,每到下雨时,这屋便到处漏雨,不如把这些瓦加上去。”父亲就说:“加什么加,你今天加上,他们明天又来拆,还不如让她倒了好。”
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抵触。但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抵触有什么用呢?
那时拆了不少的老屋,以后大部分被拆的老屋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赔偿。如大队无偿批你多少树木,让你再建房子。我们小队就有二户建了新房,因多砍了树,还吃了我们小队的大户,算是对我们小队的惩罚。
但我们家的老老屋什么也没有,母亲那时曾问过大队,大队答复说:“政府是有赔尝,但那一笔钱是一篮发下来了,早就花得干净了。那些没房住的,给点木材,公家出工,让他们建房。你家有屋住,也不建房,就算了吧。”就算了吧,说起来轻松,不知父母当时心情是否轻松,但轻松不轻松,做为一个农村里老实农民也没办法。以后大哥想重提这事,但父母也说:“算了吧。”
现在正应了父亲那句“让她倒了好”的话了。 这当然是父亲的气话,事实上父亲对这栋老屋倾注了他毕生的感情。
在我的记忆中,以后给这老屋加过二次瓦,瓦都是买荫山铺生产队的,一担担挑回来,整整齐齐地码在禾场坪,后在老屋检瓦时加了进去。
我们家老屋当时是村中最高的一栋屋,东面土砖墙常常被雨淋湿,天长地久,土砖就显得斑驳脱落。父亲看见土砖的岁月流痕,心里就不好受。大概在1965年,我在县城读高中,暑假在家参加劳动,父亲规定我每天晚上收工后,到广山冲挑一担夹泥巴回来。这种夹泥巴不知外地有否,其化学成分我不知道,反正具有很强的粘性,加少量的水,踩拌抹墙,干了有三合土之功能。自我家到广山冲至少6华里,一担泥很少一点就有130多斤,父亲已是60多岁的人了,有时也与我一快去挑泥。墙抹了之后,父亲心才安一些。
大哥一家在1962年从靖县回到老家,他的屋在1958年时已拆了,就住在这栋老房里。大概在1970年,大哥自己又砌了屋,这栋老屋只有父母住。
在大哥砌屋时,我那时刚当兵一年多,收到父母请人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问我想不想砌屋,如果想要,就和大哥一块给我也砌一间。我当时根本没考虑以后的归宿,只想到自己在当兵,也没能力砌屋,如果要砌,只有依靠父母的力量,但那时父母已经年迈,没有精力折腾了。父母为我已经付出得很多,我不能回报他们,再要他们为我而受苦受累,于心不忍。况且当时大寨正实行集体统一修建社员居所,感到没有必要。所以回了封信,在信中大谈大寨与农村建设,还畅想了今后农村发展的远大前程。现在想起来好笑,不知当时父母看后作何感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那时也是一片好心,考虑我若回农村,也有点根基。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在家的日子也少,常来往于长沙,邵阳二地,有时一年半载也不回老家,老屋常处于闲置状态。1994年,母亲也告别了老屋,老屋自此也成了一位孤独的老人。
虽然大哥有些小孩在家,但他们每个都自己砌了屋,现在砌的屋与过去当然不能同日而语,完全是砖混结构的平顶房。老屋他们也瞧不上,因此一直闲置至今。
物为其用,一点也没错。一样东西,一件家具,没人管理,没人抚摸,没有关照,放上几年也就坏了。老屋也是如此,几年不住人,就如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风吹雨打,东荡西摇就显得更为破旧了。
门框也有了白蚁,楼板也慢慢被抽空了,特别这几年,村里有了水泥结构的楼房,老屋犹似一位不知打扮的村妇,但她的敦实威武、高大端庄仍在,依然在我们村的正中屹立着。
“老屋要倒了”。风风雨雨60多年,应该还年轻,也许经历的风雨太大,承受的苦难太多,也许是侄子危言耸耳。但老屋要倒了这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今天不倒,明天也会倒,因为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建筑,那些名胜古迹也是在不断的维修和重建才保留至今。
“老屋要倒了”,使我想到在老屋里生活的日日夜夜。老屋里那大大小小的泡菜坛,那可是母亲一年四季的工艺品的阵列;那一排大小不一盛粮的木柜,每到夜晚,老鼠的咬噬声总从那里传出,我们对这些声音,并不感到讨厌,倒还有几分熟悉和亲切;最难忘的是楼上的书箱,那是我哥他们上学留下来的书,大都是一些课本,但那时的语文课本分有“文学”与“语法”,文学课本中都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各种范文。每当下雨天,我便到楼上,呆在那扇小窗下,看我喜欢的书,现在想起来,还感到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这一切将随着老屋的倒塌而化为烟云,而永远的消失。
“老屋要倒了”,我们怎么办?这是父母亲手砌的老屋,是生我养我的老屋,我们能忍心让她倒吗?因此,我们兄弟有提议大家出钱把老屋好好维修维修。但我想,维修之后怎么办?仍是没人要、没有人住;仍旧风吹雨打,无人心疼,最后还是要倒的。
维修好了让她以后倒,还不如现在就让她倒。现在倒了,利用老屋的地方,老屋的木料再修一栋新房,这新屋不管谁修,但她有着老屋的精神,老屋的岁月。这样老屋虽倒了,但老屋的感情还在。
老屋要倒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心中的老屋是永远也不会倒的。
永远的老屋啊!

评分

参与人数 6金钱 +14 贡献 +1 鲜花 +16 收起 理由
凝*** + 4 赞一个!
13*** + 1 老屋倒了
An*** + 2 写的很好
红袖*** + 4 + 2 实力派写手!
芙夷*** + 3 好文章,铭记一段尘封的历史
狐*** + 10 + 1 + 4 一栋老屋承载着太多的情感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值排行榜:
发表于 2011-5-23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替楼主把这个老屋上个图。虽然不是你家的老屋。但是这个老屋也是有几十年历史了。结构也一样,中门后是天井。天井后是堂屋。堂屋神龛左右两侧各有1各门。通往后堂屋。紧靠堂屋的是左右2间并排的正房。。图上前面左右两个尖顶的是天井两侧的厢房。
IMG_3879.jpg

点评

我们那称做土砖屋。或是土房子。  发表于 2011-5-23 17:47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2 收起 理由
新邵*** + 2 记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1_148:}
发表于 2011-5-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檀江水应该是六十岁了,在论坛里是难得的高龄网友,论年龄,算是我们这些人的长辈,还能码这么多的字,真是不简单。
整篇文章体现了无限的思乡情节。如果可以,不妨麻烦其它在家的乡友,拍几张相片来慰藉您的思乡之情?
发表于 2011-5-23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段别人不了解的历史。。楼主写的这一段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当时的生产队积肥就是这样的,拆老房子,。把房子里的土挑出去做肥料。再填新土进来。想想真可笑。

难得楼主这么好记忆。把这么好的一段记忆留给众香油!
发表于 2011-5-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寨顿信 发表于 2011-5-23 17:38 [img]static/image/common/...[/img]
这是一段别人不了解的历史。。楼主写的这一段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当时的生产队积肥就是这样的,拆老房子 ...

文中这一段也很是奇怪,当初为什么会有这处决定,在我们那里也从没有听老人说起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照。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小文,关于家乡的文字写过一些,有些曾见绪各地报刊。我见到网友写了他们村子的文章,想到了这篇小文,于是就粘了上来。见笑了。
至于我的思乡之情,这大概是老了的感觉,怀旧是我们永远的主题,特别对于我这种年龄的人。今年的清明我就回去了,在邵阳城南公园旁的人大宾馆住了好几天,到过乡下,那种感觉一言难尽,欲说还休。
发表于 2011-5-2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寨顿信 于 2011-5-23 17:46 编辑


应该是在国家三年苦难时期。。。造成这样一个决定。拆老房子。因为老房子是土砖房。泥巴一从土里提出来做砖后就没用过。所以比经常耕作的土地要肥一点。。。我也是听村里一个70以上的老人说起过,我爷爷从没跟我说起过这个。。。

至于后来生产队补偿盖房子。。。确实是实况。给你树木。公家出力。给你盖好。。。。这个是符合农村当时现状的!
发表于 2011-5-2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1_131:}{:1_120:}
发表于 2011-5-2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寨顿信 发表于 2011-5-23 17:43 [img]static/image/common/...[/img]
替楼主把这个老屋上个图。虽然不是你家的老屋。但是这个老屋也是有几十年历史了。结构也一样,中门后是天井 ...

有点像是四合院子,又不像。好像很少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大邵网 版权所有 法律:邵阳公益律师 合作QQ:857526 业务:182-05277205
苏ICP备2020069906号-4 技术支持:大邵传媒  Powered by Discuz! X3.4 51LA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揭秘环球影城站 “地景”融入度假区
海外搭建平台光影传播文化
中国4艘海警船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 遭到日方监视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
抗日爱国人士杜重远:抗日救国我辈之责
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印度紧急采购狙击步枪配发克什米尔 耗资1.5亿美元
【国际锐评】首见美方代表 两国元首引领经贸“加减法”
德云社怒怼艺人信息泄漏 汤唯等明星曾遭电信诈骗
胡春华:拓展东北和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合作深度
同受美国打压,这两个国家的命运差别咋就这么大?
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
创历史!北汽女排逆转上海挺进决赛
申根签证改革方案进入立法程序在欧盟理事会获批
年俗文化大餐“醉”乡亲 【新春走基层·文化味里品新年】
伊朗抓获13名恐怖嫌疑人
李锁:“大家都能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
近距离拍摄大白鲨
“80后”干部逐渐展露头角 他们有何“秘籍”?
闲不住的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沈彪采访手记
NBA全明星周末今日看点:三分赛情怀与噱头并存
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三个重大意义
伊朗布什尔核电站发电量达350亿千瓦时 即将更换燃料棒
洞察号传来最新火星环境测量数据,火星能否移民即将揭晓
西甲:皇马主场1:2赫罗纳遭逆转 拉莫斯染红
小县城的农民工招聘会为何引来沿海企业?
陕西西安雁塔区官网现“奇葩回复” 这三人被处理
亚洲杯受重用 中国哨进FIFA梯队
华为高管亮相达沃斯 承诺允许外国官员参观实验室
男子怀疑妻子出轨想找警察帮忙"捉奸" 结果摊上事
铁总:春运第三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00万人次
台大医院继任院长人选迟迟未定 台大发声明回应
“港独”分子致信特朗普提奇葩要求 他能办到吗?
海南首例供港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启程赴广东捐献
回看2018年娱乐圈:有人一夜成名,有人身败名裂
洪秀柱讲“马与驴的故事”,到底有何深意?
美众院再通过支持台湾返世卫提案 台网友:又来要钱
全媒风向 | YouTube更新应用程序中切换视频的方式
以色列空袭加沙多处哈马斯目标,报复之前针对以军的枪击事件
中式台球成“全球最大台球联赛” 扎根非洲坚持走国际化路线
关正文获年度综艺风向人物 《一本好书》用深沉方式与大众沟通
官方发布!安徽这些高速路今年开建
沪公布11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最高罚金10万元
日媒称美雷达难追踪中俄高超音速武器 想用卫星监视
美国还开门吗?参院将对两提案进行关键投票
英雄九天归故乡 中国航天着陆场系统建设成就斐然
美国将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 中方回应
北京世园会 我们准备好了
林清玄:在俗世的生活中,书写着出世的超越丨凤凰网评论
起底口红机 成都销售商称“90%都是假货”
财政部:前7月全国财政收入超12万亿 同比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