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77|回复: 14

[人物推荐] 邵阳还有位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hj1126 于 2014-4-11 23:51 编辑

于登云,1961年11月生,邵阳绥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1981年毕业于绥宁一中,同年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系,后转入力学系,1985年大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1988年进入原航天航空部,一直工作至今。


于登云,1961年11月生,邵阳绥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1981年毕业于绥宁一中,同年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系,后转入力学系,1985年大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1988年进入原航天航空部,一直工作至今。
1991年,被破格评为高工;1993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十佳科技青年称号;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4年起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7月任501部常务副主任,国家863某专家组组长。2001年4月任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指挥,神舟飞船系列研制者之一及501部指挥;2001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东方红卫星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航天部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

于登云,男,1961年11月出生,绥宁县李熙桥镇李熙村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曾任中国航天工业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简称501部)研究室主任、部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正司局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总经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

  于登云自1988年起主要从事航天器有关总体和动力学应用理论研究、分析软件开发和工程分析设计以及有关组织管理等工作。先后参加、承担或组织主持了航天器柔性动力学分析研究、航天器撞击动力学分析研究、遥感卫星颤振动力学分析研究、载人航天器空间对接动力学分析研究和空间站复合体动力学分析研究、复杂卫星动力学一体化软件包开发、国家“863”高技术航天领域重大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最终或阶段性成果。参加国家“八五”卫星总体动力学实验室立项论证与引进建设和我国“东方3号”通信卫星、资源卫星、军三星和载人飞船等多个型号工程的动力学分析设计等工作,从总体动力学与控制角度,为型号工程解决了一些关键性问题。1998年起,主管501部预研工作,主持导航二代卫星、数据中继卫星等卫星三大体系论证,2000年起先后担任501部和总体专业技术部质量和安全第一负责人,同时兼任载人飞船和东方红四号大容量通信卫星指挥,五院921二期工程空间实验室方案论证技术负责人,为卫星三大体系论证、载人飞船和有关卫星的研制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10余年来,于登云指导和协助他人指导硕士生5人、博士生3人,撰写技术报告4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空间站工程概论》和《载人航天器动力学研究文集》有关部分的编写,《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副主编。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7项,即“卫星动力学分析软件系统”1992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建,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航天器架构参数优化分析软件”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器空间对接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软件系统DODASS”1999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资源一号卫星动力学分析设计(含实践五号卫星和神州一号试验飞船)”2000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集成系统(ISDAS)”2000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尖兵三号卫星颤振响应及其对像质影响的分析与仿真”2001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991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十佳科技青年”称号,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十杰青年”奖,同年被授予“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及“国家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称号。2001年获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军三星’工程研制建设先进个人”。2003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金质奖牌”。

  1995年被选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1996年被原国防科工委聘为国家865-202专题专家组成员,2001年被总装备部聘为国家863-704主题专家组组长,1998年和2002年被选为北京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00年被选为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被选为中国空间科学会学会理事,2004年被选为北京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说起来,于登云是我未谋面的老朋友了。2004年,我为市政协《古今中外宝庆人》组稿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电话和短信联系。

  2008年6月28日,我骑车到李熙去采访他的哥哥,不料他哥哥在长沙打工,只要他嫂嫂在家,他嫂嫂简单介绍了于登云小时候的一些情况,并领我去看了他们的老房子。

  老房子只有三排两间,而且没有上楼。一间堂屋,一间伙房卧室。于登云小时候就在堂屋里间了一间小房子睡,他父亲在楼上睡,房子是用晒席间的。于登云的父亲于大煌,母亲贺连秀,已经过世,所以房子也空了下来。

  7月21日,于登云的哥哥于江云特意来到我办公室。从他的陈述中,我得出两个关键词:贫困、勤奋。

  于登云跟我同年出生,也是1961年,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没饭吃,没油吃是经常的事。他哥哥说,鼎罐里放着几个红薯,再放一点点米,放一大鼎罐水,煮熟后当一餐饭,一斤蚕豆也当一餐饭,有时候稀饭都照得人影子出。他家甚至吃过李熙粮站榨了油的糠饼!

  为了给于登云找条生路,于登云读小学的时候,大概是1967年或1968年,他家里决定把他送给别人。扶养人是唐家坊的,无子无女。他们来接他时,于登云生死不肯去。他说,你们硬要我去,你们一转背我就跑回来。说起这件事,于江云现在都还感到心酸。

  那时候为什么这么穷?除了国家、集体的原因外,于登云的伯伯在台湾,属海外家属,还因为一些别的原因,于登云父亲被错划为21种人,他们开的荒地,队里要他们折成粮食退赔;到山里剁根锄头把,队里也要清算他们;别人可享受不用退的统销粮,他们家却连要退的都享受不到。

  俗话说,有钱难买少年贫。家境的贫困没有让于登云消沉,相反更加激起了他发奋学习的精神。

  于登云5岁读书,在镇办小学,毕业后在李熙中学念初中,后来又在区高中、县一中读书,读读停停,停停读读,可谓一波三折。

  于江云说,以他父亲的眼光,于登云就不得出身了,因为停了两年恢复高考后,于登云要求读书,他父亲说读书没用,不同意。他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不但没有受到重用,相反还一生坎坷。后来还是于江云帮助弟弟重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

  于登云在一中读书期间,于江云差不多一个月写两封信,一个月去看他一次。老师也很赏识于登云,黄生汉、石锦民等老师尤其器重他,有时候杀鸡杀鸭都要给他吃巴腿。

  于登云自己更是勤奋刻苦。他从小很少出去玩。他的家就在小学旁边,门前是一个大晒谷坪,晚上晒谷坪里放电影,他硬是不去看,一心一意坐在家里学习。有同学从他家门前过,他打一声招呼便又回屋里学习去了,从不跟他们去玩。他的高中同学回忆说,于登云就是平常聊天,聊得也是学习。(摘自《绿洲骄子——走近高考状元和他们的父母》陶永灿著)




1285849911438_1285849911438_r.jpg
贡献值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星飞船专家于登云--丹心豪情系星船

  于登云,研究员,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他是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国家863某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百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5年,于登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

  他主要从事航天器总体和动力学应用理论研究、分析软件开发和工程分析设计等工作。1994年起,他历任501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8年7月任501部副主任,2000年3月任501部神舟飞船指挥,2001年4月兼任501部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指挥。2001年12月任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

  他主要参与研究的“卫星动力学分析软件系统”1992年获原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航天器结构参数优化分析软件系统”1998年获原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器空间对接动力学分析仿真软件系统”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奖二等奖;“资源一号卫星动力学分析设计”获国防科技奖二等奖。1996年他获“航天十佳青年称号”,同年获“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2001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得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先进个人奖励。

  步入航天 坎坷求学终圆梦

  于登云的求学之路坎坷而有戏剧性。

  1961年,于登云出生在湖南省绥宁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天性聪明的他,13岁就已初中毕业。当时,正赶上由冬季招生转为秋季招生。空闲的半年时间里,他所在的学校开办了农机班、农医班、财会班等,喜欢动脑筋的于登云选择了财会班。半年学习结束后,他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俨然成了队里的“大人”。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他的初中老师找到已经工作两年的于登云,劝导他继续考高中上学。虽然于登云的初中课本都已遗失了,但考试对他来说并非什么难事,他听从老师的教诲,轻松考上了镇上的高中。

  命运似乎要让于登云经受更多的磨难。刚上完高一,他就因病休学,在家整整休养了一年。病好后,他原来所在的高中因故取消,一切必须重新开始。1979年,于登云再次考上了高中,不同的是,这次考取的是县里的重点中学。

  高考前,于登云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当时,他喜欢两类人,一是军人,一是科学家。军校的老师曾到他所在的学校招生,于登云也动过上军校的念头,但他更羡慕夹着图纸、研读书籍的学者,反复斟酌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考大学。

  1981年,于登云以县里第一的成绩顺利考上武汉华中工学院。填志愿时,他选择的是机械与电子系,但学校的录取老师看到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出色,就把他转到了力学系。这一阴差阳错反倒为他后来从事卫星工程力学研究设计打下了基础。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顺利度过。1984年,即将毕业的于登云面临人生第二次重要选择。此时,中国迎来了国庆35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装备有先进导弹的部队威风凛凛地从天安门前通过,壮了国威。这一盛况彻底征服了他的心,他渴望有朝一日成为国防大军中的一员,以此作为自己的理想。当他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当时航天部惟一的重点大学时,他毅然决然报考了该校的研究生。

  命运开始垂青于他,虽然于登云作出报考哈工大研究生的决定时,离全国研究生考试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但他依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在哈工大,他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还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工作,他既是班长、党支部书记,又担任了研究会主席等职务。1987年初,北京的一所大学明确表示同意他去工作,于登云来到北京,同时心向航天的他把自己的简历送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人事处。无巧不成书,不久,501部有关领导向哈工大招人,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正是向501部送过简历的于登云,于登云就这样圆了航天梦。

  献身理想 倾心事业不畏难

  初到航天,于登云正赶上我国大力发展新一代卫星事业的难得机遇。他所在的501部是专门从事我国卫星总体设计的单位,能在航天这样的单位工作让他兴奋异常。但在工作中他了解到我国卫星研制的起步比发达国家起码晚了10年的时间,并且难以满足国家建设的各种需求。每当听到我国租用国外卫星的消息,他就感到不安与心痛,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了他献身祖国卫星事业的信念。

  刚开始工作,于登云就承担了与新型卫星研制密切相关的柔性振动与姿态耦合课题,这是新型卫星设计中的关键点之一。新型卫星是一种长寿命、大容量卫星,卫星的能源依赖于太阳能,从太阳能帆板获得。过去,国内没有帆板展开时的振动以及卫星姿态调节对卫星影响的设计先例,国外资料多是保密的,而且非常有限。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多项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承担这样的课题让于登云体会到了责任与压力,为了攻克这一棘手难题,他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

  宿舍、办公室两点一线使他的生活变得非常简单,而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学习,却使他的知识、思想日益丰富。课题设计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现在的计算机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那时则需要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当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最好的计算机是一台带着几十个终端的VAX780计算机,内存总共只有一兆。为了得到一个数据,于登云常常是早晨把程序输入,在计算机边上注明“正在计算”,到了晚上才能得到结果。

  日复一日,经过数不清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计算,他硬是凭着一股顽强的韧劲,用两年多时间创造性地完成了课题,达到了设计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了将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尽快应用于卫星设计工程中,他又毫无保留地将分析软件的源程序及相关资料移交给其他技术人员,让他们继续进行二次开发。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于登云所做的课题获原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

  青春不悔 平常心执著追求

  于登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航天系统技术人员收入普遍比较低,社会上流传着“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说法。他所在的单位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区,薪金的差异、职位的变化以及出国的机会,种种诱惑使501部流失了不少人才。面对名利,于登云并没有浮躁,更没有随波逐流。工作中,他感到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赶上了难得机遇,正是需要人的时候,献身航天是他的理想,他无悔于这样的选择,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他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更加努力、踏实地投身到工作中。

  于登云曾这样说:“做好小事,才能去做大事,才能有机会去做大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一定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好,眼高手低只能害了自己。”

  1994年,他承担了一个国家基金课题——载人航天飞船留轨舱对接,虽然研制费只有8万元,属于小课题,但于登云认真对待、仔细研究。航天专家王永志看到了课题研究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工作以来,于登云先后参与并承担了航天器柔性动力学分析研究、撞击动力学分析研究、空间对接动力学分析研究、负载卫星动力学一体化软件开发等项目研究工作,组织并主持了航天器颤振动力学分析研究、国家863高科技航天领域重大项目“空间实验室综合演示系统研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参与承担国家“八五”卫星总体动力学实验室立项论证与引进建设和“东方红三号”、“资源一号”、神舟飞船等型号工程的有关动力学分析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他还先后撰写技术报告3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

  出色的工作使荣誉接踵而来。1991年,于登云被破格评为高工,1993年他获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十佳科技青年”称号,1995年他被破格评为研究员。1993年于登云还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虽然每个月只有50元,但他内心仍有些不安。他觉得那么多为航天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科技人员还没有得到津贴,自己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是组织对他的厚爱也是对他的鞭策,他的内心充满着对组织的感激。在成绩与荣誉面前,于登云并没有放慢攻克科学难关的步伐,他决心做出更多的成绩回报航天。

  永攀高峰 心系星船谱华章

  由于工作出色,于登云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从单纯的技术研究到综合管理,角色变了、担子重了、责任重了,他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把握全局的发展方向,这对他是更高的挑战。在501部担任常务副主任期间,他主抓科研生产。在管理中,于登云强调层次管理,责、权、利清晰,质量职责严格执行,监督机制明确制定。他赞同这样的观点:创新,就是把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转化为用已知的理论与办法来解决,或是把工程中已知的方法、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去解决工程中的共性问题。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备受各界关注,技术上关键点、难点很多,管理上不允许出任何差错。

  作为501部神舟飞船总体设计、热控、结构与机构、测控、仪表照明等分系统的指挥,他致力于强化责任观念,建立健全各项产品保障制度,力求总体各分系统不出任何纰漏。他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达到“做前有策划、做时有依据、做后有记录”的标准,一切经得起检查,通过周到、细致、系统的管理,确保飞船万无一失。抓预研工作,他强调抓两头,即对外开发用户,把潜在的用户变成未来的用户;对内做好技术储备,成为国家的航天器研制主力军,具备对未来卫星技术发展的预见性,以及对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迅速反应的能力。

  多次的国外宇航企业考察,于登云深深感受到国外公司的观念与机制。他感到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有能力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化、系统化、明了化,使其可以有效地执行,并受到监督。担任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后,于登云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铸造一流宇航公司的要求,在总体专业技术部提出了“出产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宗旨,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计、一流的人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总体专业技术部的工作涉及卫星、飞船等工程的多个专业分系统以及成百上千个部件,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100%有效,任何微小隐患造成的后果都不堪设想。以往的卫星型号研制周期有的长达十几年,而现在新型卫星的研制周期要求缩到五六年甚至更短,还要求多型号并举,这对于登云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他提出实现六个稳步,即实现科研生产稳步运行,实现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实现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人才队伍稳步提升,实现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实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于登云在总体专业技术部还特别强调提高效益的重要性。他认为作为企业性技术实体,必须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努力创造经济效益。没有效益,人才难以吸引、稳定,技术难以创新、发展,设施难以更新、改善。他在总体专业技术部不断推行和完善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开源节流的政策措施。

  于登云是个实干的人。他常说,一个人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要学做“微波炉”,虽然看不见火,但能很快把饭菜做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发现、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契合点。

  大鹏展翅,志在高远,于登云正在用毕生为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续写华章。(摘自《中国航天报》许斌文)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六上天中的湖南少帅

  ■“以后天上有什么大事发生,你们想到我就行,那就是我从事的工作”

  ■“做好小事,才能去做大事,才能有机会去做大事”

  ■“一个人要学做‘微波炉’,虽然看不见火,但能很快将饭做熟”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五”腾空,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

  今年的10月12日至17日,中华民族的激情再一次被“神六”点燃……

  当我们为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而激动时,可曾想到,在这成功的背后,有一位不事张扬、鲜为人知的湘籍青年科学家,为之默默地奉献着智慧与才华。

  他就是被媒体誉为“科技少帅”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国家863某主题专家组组长、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的于登云。

  谜一样的同学

  1961年,于登云出生在绥宁县李西镇一个普通农家。13岁初中毕业,他就当了生产队会计。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于登云重新拿起书本走进课堂,于1979年考上了绥宁一中,就这样,我们成了同窗。

  1981年高考,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航天学院固体力学硕士,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并进入原航天部工作。

  2002年9月的一天,回故乡奔丧的于登云在操持完丧事之后来县城办事。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们巧遇,一“逮”着他,我立即通知几个同学相聚。

  短暂的午餐期间,好奇的同学忍不住问他在航天部的工作情况。于登云却半开玩笑地说:“以后天上有什么大事发生,你们想到我就行,那就是我从事的工作。”

  20多年才见一面,于登云悄然返乡又匆匆回京,留给同学的就是这些话,他在同学心中成了一个谜。

  2003年10月15日中午,我看到中央台的《午间新闻》里的“神五”发射报道,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他。

  于是,我马上给他发去短信:“登云,感谢你及所有的科学家为祖国赢得了如此巨大的荣誉!”

  没想到,16日零时七分,我就收到了他百忙之中发来的短信:“保青,谢谢你。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众多人士和包括你在内的全国人民支持的结果,同喜同贺!”

  从此,我才确证了于登云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从媒体公开报道的材料中了解到,其实他早已是我国有名的卫星飞船专家。

  花一样的梦想

  记得当年在绥宁一中上学期间,他心中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军人,一个是做科学家。

  高中毕业那年,恰好有解放军蚌埠坦克学校现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来校招4名学生。他曾动过上军校的念头,因为这是他的梦想之一,但最后,他还是走上了当科学家的路。

  说到他实现梦想,不得不提他求学路上的两次机缘。1981年,他参加高考填志愿时,填的是华中工学院的机械与电子系,但学校的录取人员看到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出色,竟把他转到了力学系。

  这阴差阳错的一“转”,反而为他后来从事卫星工程力学研究设计开了个好头。

  1987年初,已是哈工大研究生院研究会主席、班长、党支部书记的他来到北京求职。在北京一所大学明确表示同意他去工作的同时,一门心思做航天梦的他,又把自己的简历送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人事处。

  无巧不成书。不久,501部的有关领导向哈工大要人,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正是向501部送过简历的于登云。

  10年过去,于登云不但成了该部的负责人,还圆了自己做航天科学家的梦。

  钢一样的硬汉

  于登云把自己的经历比作金属学中的“调质处理”,在武汉上大学是“加热”,在哈尔滨读研究生是“淬火”,在北京工作是“回火”。最终,经过不同时期的锤炼,成为“优质钢”。

  1988年初到航天部,他所在的501部是专门从事我国卫星总体设计的单位。

  刚开始工作,他就承担了卫星的柔性振动与姿态耦合课题,这是新型卫星设计中关键点之一,关系到卫星的寿命及容量等。

  当时国内没有设计先例,国外资料是保密的,承担这样的课题,让于登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压力。

  由于工作忙,于登云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每天回家已经非常疲劳,能看看电视或是闭目养神,是他认为最好的消除疲劳的方式。偶尔他也喜欢唱唱歌,放松心情。

  那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并不快,有时为了得到一个数据,他常常是早晨把程序输入,在计算机边上注明“正在计算”,到晚上才能得到结果。

  就这样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运算、分析与验证,两年多他创造性地完成了课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1994年,他承担载人航天飞船留轨舱对接这个国家基金课题,研究成果获得航天专家王永志高度评价。

  神舟五号的发射备受各界关注,技术上关键点、难点很多,尽管他在神舟三号发射后就已经完成了按实物比例模拟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但作为501部神舟飞船的指挥,他绝不允许管理与技术上有纰漏。

  于登云曾这样说:“做好小事,才能去做大事,才能有机会去做大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一定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好,眼高手低只能害了自己。”

  水一样的柔情

  于登云是个实干的人。他常说,一个人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要学做“微波炉”,虽然看不见火,但能很快把饭菜做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发现、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契合点。

  在2001年成为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以后,这位青年专家的管理工作也柔情四溢。“×××:困难时,有你相助/前进中,有你相随/我们同甘苦,我们共欢乐/我们共同企盼胜利的时刻/航天情缘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战友,在你生日的时候/请接受我真挚的祝福!生日快乐!”

  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中,“×××”就是过生日的总体专业技术部的干部职工。作为当时刚满40岁的部长,于登云为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他想出了给每个职工送生日贺卡的点子。

  一次,有位拿到贺卡的职工一激动,改写了诗中的文字回赠给了于登云。他这样写道:“战友于登云:困难时,有你相助/前进中,有你领路/我们同风雨,我们共欢乐/我们共同企盼胜利的时刻/航天情缘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战友,今天虽然不是你的生日/但请接受我真挚的祝福,工作顺利!”

  2004年9月,母校绥宁一中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我们把喜讯通知于登云,并请他代表1981届所有同学给母校发贺电,他欣然允诺。

  当大会主持人宣读“神五设计者之一、卫星飞船专家、我校校友于登云的贺电”时,全场掌声雷动。

  他在饱含深情的贺电里,深情地怀念着母校,祝福母校美好的未来。作为同学,作为母校,作为家乡的人民,又何尝不衷心地祝福他为中华民族再创辉煌呢!(摘自《湖南日报》洪保清文)
发表于 2014-4-1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阳的骄傲呐
发表于 2014-4-1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9:}
发表于 2014-4-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9:}邵阳好男儿。
发表于 2014-4-1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
发表于 2014-4-1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9:}
发表于 2014-4-2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9:}
发表于 2014-5-1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9:}  工科男 顶起  牛人啊



专注高性价比 名品珠宝 1:1定制、GIA裸钻、高级婚戒钻饰的高端定制服务。 关注黛芙尼珠宝 爱您的荷包!询价QQ 25065097微信Dfn-16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大邵网 版权所有 法律:邵阳公益律师 合作QQ:857526 业务:182-05277205
苏ICP备2020069906号-4 技术支持:大邵传媒  Powered by Discuz! X3.4 51LA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揭秘环球影城站 “地景”融入度假区
海外搭建平台光影传播文化
中国4艘海警船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 遭到日方监视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
抗日爱国人士杜重远:抗日救国我辈之责
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印度紧急采购狙击步枪配发克什米尔 耗资1.5亿美元
【国际锐评】首见美方代表 两国元首引领经贸“加减法”
德云社怒怼艺人信息泄漏 汤唯等明星曾遭电信诈骗
胡春华:拓展东北和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合作深度
同受美国打压,这两个国家的命运差别咋就这么大?
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
创历史!北汽女排逆转上海挺进决赛
申根签证改革方案进入立法程序在欧盟理事会获批
年俗文化大餐“醉”乡亲 【新春走基层·文化味里品新年】
伊朗抓获13名恐怖嫌疑人
李锁:“大家都能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
近距离拍摄大白鲨
“80后”干部逐渐展露头角 他们有何“秘籍”?
闲不住的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沈彪采访手记
NBA全明星周末今日看点:三分赛情怀与噱头并存
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三个重大意义
伊朗布什尔核电站发电量达350亿千瓦时 即将更换燃料棒
洞察号传来最新火星环境测量数据,火星能否移民即将揭晓
西甲:皇马主场1:2赫罗纳遭逆转 拉莫斯染红
小县城的农民工招聘会为何引来沿海企业?
陕西西安雁塔区官网现“奇葩回复” 这三人被处理
亚洲杯受重用 中国哨进FIFA梯队
华为高管亮相达沃斯 承诺允许外国官员参观实验室
男子怀疑妻子出轨想找警察帮忙"捉奸" 结果摊上事
铁总:春运第三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00万人次
台大医院继任院长人选迟迟未定 台大发声明回应
“港独”分子致信特朗普提奇葩要求 他能办到吗?
海南首例供港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启程赴广东捐献
回看2018年娱乐圈:有人一夜成名,有人身败名裂
洪秀柱讲“马与驴的故事”,到底有何深意?
美众院再通过支持台湾返世卫提案 台网友:又来要钱
全媒风向 | YouTube更新应用程序中切换视频的方式
以色列空袭加沙多处哈马斯目标,报复之前针对以军的枪击事件
中式台球成“全球最大台球联赛” 扎根非洲坚持走国际化路线
关正文获年度综艺风向人物 《一本好书》用深沉方式与大众沟通
官方发布!安徽这些高速路今年开建
沪公布11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最高罚金10万元
日媒称美雷达难追踪中俄高超音速武器 想用卫星监视
美国还开门吗?参院将对两提案进行关键投票
英雄九天归故乡 中国航天着陆场系统建设成就斐然
美国将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 中方回应
北京世园会 我们准备好了
林清玄:在俗世的生活中,书写着出世的超越丨凤凰网评论
起底口红机 成都销售商称“90%都是假货”
财政部:前7月全国财政收入超12万亿 同比增10%